市场神话比特币减半效剂真实催化应还是
在Swan Pacific Bitcoin节的一场妙趣横生的圆桌讨论上,几位行业老炮儿展开了一场关于比特币减半的热烈辩论。这场名为"价格周期减半是鬼扯吗?"的讨论,着实让在场的比特币爱好者们捏了把汗。
市场老手们的分歧
主持人Nik Bhatia抛出的第一个直球就点燃了讨论:"减半真的是推动比特币价格的主要因素吗?"Marathon Digital的CEO Fred Thiel二话不说就给了否定答案:"这轮周期里,我看流动性才是关键。"Swan的CIO Ralph Zagury立刻投了赞成票:"市场说到底还是由资金流驱动的,减半本身对价格没直接影响。"
但Swan的产品经理Andy Edstrom显然不这么想:"我坚持认为减半效应是存在的,虽然我们可以讨论影响程度,但它对价格绝对有重要影响。"这种分歧让我想起了2017年时市场对减半效应的争论,当时也有不少分析师持怀疑态度。
心理学与供需的博弈
Bhatia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:"减半确实会影响供给。比特币变得越来越稀缺,但对需求端毫无影响。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事情就变得复杂了。"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:在金融市场里,预期往往比事实更重要。
Zagury和Thiel认为减半效应更多是投资者的一厢情愿,而Edstrom则将其视为一个"心理反馈循环"的完美范例。这让我想起了2016年减半前后的市场表现——当时确实有很多投资者就是冲着减半效应来的,这种群体心理往往能自我实现预言。
市场流动性的关键作用
讨论转向了衍生品市场对比特币价格的影响。Zagury直言:"我们现有的数据点太少了,很难得出确切结论。比特币价格受太多外部因素影响了,历史表现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。"这番话让我想起了去年FTX暴雷时市场的剧烈波动,确实很难用单一因素来解释。
Zagury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观点:"比特币大多数时候不是在横盘就是在下跌,这让长期持有变得异常艰难。"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在2021年高点入场的新手投资者,他们可能至今还在承受亏损。
长期前景依然乐观
尽管对减半效应持保留态度,但所有专家都对比特币的长期前景表示乐观。Zagury预测:"流动性正在收紧,我们可能很快就会看到重大变化。"Edstrom则补充说:"如果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%,可能会重现年初的区域银行危机,这可能迫使美联储提前转向宽松。"
作为一个经历过三次减半周期的市场观察者,我认为减半效应既是心理预期,也是实质性的供应冲击。但在这个日益成熟的市场上,单一事件的影响正在减弱。投资者更应该关注宏观经济环境、监管动向和机构参与度等更复杂的因素。毕竟,在加密货币市场里,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。
(责任编辑:深度)
-
转眼间,以太坊告别挖矿时代已经整整一年了。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整个加密圈都在热议这场被称为"合并"的历史性变革。当时大家都以为,转向权益证明机制(PoS)会成为以太坊吸引机构资金的转折点。但现实情况是,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还在场边观望。数据背后的故事表面上看,以太坊质押市场确实一派繁荣景象。根据Attestant的数据,网络验证者数量从合并时的40万激增至近80万。特别是在今年4月Shapella升级... ...[详细]
-
比特币热潮席卷全球:英国人疯狂搜索800%,美国人也不甘示弱
加密货币市场最近可真是热闹非凡!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:随着比特币价格的持续攀升,"购买比特币"这个关键词在全球范围内的搜索量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蹭蹭往上蹿。英国人对比特币的热情超乎想象上周的数据显示,在英国,"购买比特币"这个词组的搜索量简直是暴涨啊!短短7天内就增长了826%,这个数字真是让人瞠目结舌。我的一位在伦敦金融城工作的朋友告诉我,现在连他们公司的茶水间都在讨论比特币。加密货币领域的... ...[详细]
-
10月24日这天,成都大鼎世纪大酒店热闹非凡。作为行业观察者,我有幸亲历了这场科技界的年度盛事——第四届国际区块链节与国际元宇宙节系列活动的联合举办。不得不说,今年的大会比我预想的要精彩得多。数字经济的群英会现场600多位嘉宾济济一堂,用"星光熠熠"来形容毫不为过。从成都市人大常委彭寒兵会长的致辞,到世界区块链联盟创会会长王键诚先生的精彩发言,再到Dora Tang博士、杨志武博士等学术大咖的前沿... ...[详细]
-
看着比特币这周坐了一趟过山车,作为老韭菜的我忍不住想说几句。上周比特币那叫一个生猛,13%的涨幅让不少人笑得合不拢嘴。可好景不长,这两天就像泄了气的皮球,24小时涨幅连1%都不到。有意思的是,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那些"鲸鱼"大佬们反倒开始疯狂扫货。大资金在下一盘什么棋?我注意到加密分析师阿里最近发了个很有意思的推文:仅仅5天时间,鲸鱼们就砸了10亿美元买比特币。这让我想起2019年底那会儿,也是在大... ...[详细]
-
当市场屏息等待美联储最后的加息决定时,我不禁想起2017年那个疯狂的十月。如今,熟悉的味道似乎又回来了。多家机构的数据都在暗示,今年我们可能会见证一个不同寻常的第四季度。作为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,我可以负责任地说,历史不会简单重复,但往往惊人地相似。Matrixport那份最新的报告让我眼前一亮。9年35%的平均回报率?这个数字放在传统金融市场简直是天方夜谭。他们研究主管Markus的观点很实在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名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每当看到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争论,总让我想起一场永不停息的武林对决。就像少林和武当,一个讲究内力深厚,一个追求招式多变。创始人的革命理想记得2017年我第一次读到中本聪白皮书时的震撼。比特币就像一位沉默的隐士,用最简单的技术构建了一个纯粹的"数字黄金"体系。这位神秘创始人的理念如此纯粹:去掉所有中介,让价值在全球自由流动。而Vitalik Buterin给我的... ...[详细]
-
作者:Dr.Yi,欧科云链特约研究员,传统金融机构资深从业人员市场寒冬中的一道曙光2022年以来的熊市,就像一场漫长的极夜,连比特币期货ETF这样的"老将"也开始力不从心。但贝莱德的一声惊雷,让市场重新找回了久违的活力。这个全球最大资管公司申请比特币现货ETF的消息,就像给沉睡的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传统金融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"老油条",我见过太多市场起伏。但这次的情况确实有些特别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谈到Web3的未来发展,跨链技术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。就像当年互联网需要TCP/IP协议来实现全球互联一样,区块链世界迫切需要一个"万能胶水"来打破各条链之间的壁垒。跨链技术的"前世今生"记得我刚接触DeFi那会儿,每次想在不同链之间转移资产都头疼得要命。那时候的跨链桥就像20世纪初的独木桥,摇摇欲坠不说,还经常有人掉水里(指黑客攻击)。但不得不说,这两年跨链技术的发展真是突飞猛进。安全性... ...[详细]
-
记得我第一次感受到数字货币的魅力,不是在纽约的高楼大厦里,而是在尼日利亚拥挤的市场和巴西贫民窟的小商铺中。作为一个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,我亲眼见证了传统金融系统的种种局限——高昂的转账费用、缓慢的结算速度,还有那些被银行系统拒之门外的普通人。稳定币:不只是数字游戏说实话,当看到稳定币市场规模突破2600亿美元时,我一点都不惊讶。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家咖啡馆里,我见过店主用USDT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比特币市场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——那些动辄上百万的交易又回来了!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货币市场的从业者,我不得不说这个信号值得玩味。百万美金交易重现江湖数据显示,10月24日那天,比特币网络完成了约23400笔超过10万美元的大额交易。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?要知道上一次出现这种规模的机构级交易还是在今年6月,当时贝莱德提交比特币ETF申请的消息震动了整个市场。我清晰地记得那天市场的反应:价格应... ...[详细]